作者:青白
肠(肠子)系人体重要的器官、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肠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我国古代人民认为,肠子与人的秉性、情感密切相关。人的情感好恶、秉性曲直都由肠子来决定:
人的心肠有好有坏,各不相同。如善良者心肠较软;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者是因为热心肠;没有爱心,不懂得同情与怜悯是因为心肠太硬,甚至是铁石心肠……不仅是书面文字把肠子与秉性相联,民间口语中也常以肠子来形象地描述人的性格。如形容直性子是“一根肚肠通到底”;形容那些喜欢纠缠不清、遇事爱打小算盘、心眼较多的人是“肠子弯弯绕”,“肠子比别人多打几个弯”。
古人还认为,人的情感变化可由肠子表达出来,与肠子状态有因果关系。 如人的情感被激发、心情被感动得程度相当深时,常以“回肠荡气”来形容;内心焦虑得很的情感常以“回肠九转”来形容;悲痛、忧伤至极时那就会以“断肠”来形容……从中华民族的文字、语言中就能看出,人类的情感变化可以肠子的状况作为标识。
今天,科学的进步,特别是人类生理学、心理学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自身的奥秘不断被揭示。我国古代对肠子的认识是否符合现代科学呢?也许你会认为,这不过是古人不懂得科学的无稽之谈。其实不然。虽然不能说,古人的说法完全正确,可也不无道理。世界上有些人类学家早就提出了人类的肠子与人的秉性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人种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不同人群的肠子在生理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也造成了性格上的显著不同。近来,这一观点又被遗传学家的基因研究成果所证实:影响并塑造人的性格有诸多因素,其中肠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对自然界中哺乳动物的肠子和秉性进行分析后发现,狮、狼、虎、豹等食肉动物的秉性都凶残暴戾,同时肠子也都比较短;马、牛、羊、兔等食草动物的秉性相对温和,同时肠子也相对较长。食草动物与个头大小相近的食肉动物相比,前者的肠子要比后者长好几倍。对于两只个头大小不同的动物如何比较它们肠子的长短呢?科学家以肠子的长度是身体长度的多少倍来衡量比较。
例如,一只身体长度0.4米的兔子,其肠子的长度大约有8米,肠子的长度是身体长度的20倍,即兔子的肠长倍数为20;一只身体长度为1.4米的老虎,其肠子长度大约4.7米,即肠长倍数约为4。以肠长倍数相比,兔子的肠子要比老虎长得多,是老虎的5倍。
食草动物的肠子长,性格温和;食肉动物的肠子短,性格暴戾。这是它们在自然界,通过亿万年的生存斗争而演化出来的结果,这种生理状态符合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界均成为优胜者而繁衍至今。科学家认为,动物的肠子长度由长期的进食习惯所塑造,而肠子的长短又决定了动物的秉性。
那么,从哺乳动物进化而来,演变成一个特殊物种——人类,是否也存在着这一现象呢?科学家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人的肠子长短也同样对秉性脾气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身高1.8米左右的欧美白种人,其肠子的长度大约是5.4米,肠长倍数为3;身高1.7米左右的亚洲黄种人,其肠子的长度大约为8.5米,肠长倍数为5。原来亚洲东方人种与欧美西方人种的肠子长度有如此大的区别,那么他们的饮食习惯和性格特征呢?当然也有明显的差异。
东方亚洲人千百年来,以素食为主,性格一般比较温和柔顺、内敛深沉;西方欧美人的饮食中物动蛋白的比例相当高,以肉食为主,性格通常比较粗犷豪放、外露张扬。东西方人种之间的饮食和性格特征的关系,也有类似于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之间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千百年来,由于东西方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生存条件的不同,决定了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大不相同,从而导致了肠子的长短迥异,肠子的长短不同也决定了东西方人的秉性差异。由于肉类等动物蛋白质与人体的蛋白质很接近,很容易被动物或人的机体所吸收,成为机体生长必需的营养成分;素食中的植物蛋白与动物或人的机体中的蛋白质存在着较大差距,较难于吸收,所以摄取食物中营养的通道——肠子必须较长才能完成吸收营养的任务,所以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素食者总比肉食者的肠子长些,这是长期生存斗争的结果。
肠子要消化吸收动物蛋白质,会分泌出一种叫“去甲肾上腺素”的激素。长期进食肉类等动物蛋白质,就会较多地分泌这种激素。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会增高血压、刺激大脑皮层,且降低控制情感区域的能力,于是就导致长期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具备了易兴奋,容易产生激情,好创新,好冒险,好出头的秉性。这也是对于长期猎食动物所必须的秉性。在这一点上,人类与动物是相通的,因为人类从自己的远古祖先——动物那里获得了遗传因子。无论食肉动物还是人类,要捕猎动物为食,必须具备及时兴奋,精力与体力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调动起来的能力,不能进行过多的思考与理性分析,猎杀动物必需这种冲动型的性格。因为机会稍纵即逝,不冲动不行,深思熟虑不行,没有冒险精神不行。
长期食素,素食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以促使肠道中一些毒素的排泄,而且能够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多分泌。特别是蔬菜里、瓜果中存在着某些肉食中不存在的营养成份,能够促进血压的下降和舒缓精神。因此长期以素食为主,也就潜移默化地塑造出东方人温和文静而理智的秉性。这一点同样与动物也是相通的。无论动物还是人类,经过千万年在自然界采集果实、枝叶或觅食草本植物的生活,养成了不慌不忙地进入危险地带,来得及细察周围环境,分析是否安全,因为植物是不会逃逸的,容得你三思而行,贸进入危险地带觅食的冲动型性格却是致命的。人类从远古的祖先动物那里获得遗传,所以素食者和食草动物一样具有了类似的秉性。
评论